第491章 决战前夕上-《烈火南明二十年》


    第(2/3)页

    多尔衮到了南京之后,也不休息,沿着太平府、安庆府一路南下,经过九江府之后径直来到了南昌,跟他的部下汇合。多铎和阿济格早就收到消息,一大早就在城外跪迎,多尔衮带着銮仪卫的护卫一过来,就立刻翻身下马,将二人搀扶起来勉励道。

    三人是亲兄弟,但关起门来用兄弟称呼没毛病,可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多尔衮三兄弟也必须遵守规则。只见二人跪地磕头山呼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多尔衮立刻将二人搀扶起来,在路上的时候,多尔衮已经听说了二人的战绩,固始汗一万五千骑兵被打得十不存一,金声桓号称十万大军也被一举歼灭,连金声桓自己都兵败身死,一时间,清军士气得到了不小的恢复。

    这也让多尔衮重拾了信心,看来清军并不是不能打,在任何一支军队面前,清军都是虎狼之师,只是碰到兴华军这个难缠的对手罢了。但只要清军小心应对,他多尔衮就不信,不能赢一次兴华军。

    两人起身,多铎跟多尔衮的关系更加亲密,很兴奋地讲述着南昌城破的经过。多尔衮听了频频点头,对多铎大加赞赏。城墙上,城门洞内还有城门大街上,站满了八旗军的将士,他们在多尔衮的注视下,于城门楼升起了大清国的龙旗,然后举起双手欢呼道:“万岁!万岁!万岁!”

    多尔衮微笑着对众人挥手致意,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在京师,多尔衮终于取得了那张梦寐以求的宝座,到了南昌城,看见这么多忠于他的军队,多尔衮心中热血沸腾,开玩笑,他可是天下的主人,就算高衡和兴华军是个硬钉子,但他就不信,凭借一隅之地,高衡能跟夺取了天下的大清国抗衡。

    自大清立国以来,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没遇到过,兴华军不过是统一华夏的绊脚石罢了,既然是绊脚石,那就有办法把他们搬开。但多尔衮好像忘了一件事情,清军上下士气为什么这么高,那是因为在攻克南昌之后,多铎允许他们在城内抢掠三日。虽然阿济格出于维护多尔衮形象的需要,给全军将士下令,只能抢劫,不能杀人,以免引起汉人反抗。

    但实际上,抢劫几乎就伴随着杀人,总归是有很多民众不愿意把毕生积蓄就这么拱手让给清军。而且金声桓虽然名声不怎么样,但是姜日广的名声不错,姜日广在南昌坚持抗清,不少老百姓也站在他这一边。城破之后,有不少忠勇义民跟着姜日广与清军进行巷战。姜日广被俘之后,不少百姓甚至悬梁自尽,都不愿意做清兵的俘虏。

    所以阿济格下令不要太过分,以免老百姓暴动,要知道,南昌城因为被清军占领得比较早,所以局势稳定,人员逃亡的并不多,回流的人口填充了南昌的空缺,导致城内在金声桓时代拥有至少二十多万民众。这也就是为什么南昌的存粮用得这么快的原因,数万士兵加上二十多万民众,几十万人,几十万张嘴,自然消耗得快。

    而南昌此地民风彪悍,因为他还有一个另外的名字,就是洪都。早在朱元璋发家的时候,蓝玉就在洪都打了一场举世闻名的洪都保卫战。当日陈友谅率兵六十万攻打洪都,朱元璋只留下三万人给朱文正和蓝玉,两人就带着这么点人,加上洪都的老百姓,硬生生组建了一道铜墙铁壁,陈友谅猛攻数十天,都没能拿下洪都。至此之后,洪都的民众基本上都心向大明,一直延续到明亡。

    但是阿济格下令归下令,到了真进城抢掠的时候,士兵们可忍不住,当即就变成了烧杀抢掠,这种行为虽然对老百姓来说是惨绝人寰,但是对于新败的军队来说,却是提升士气的最佳手段,今日多尔衮见到如此士气高昂的军队,正是因为这些士兵都在城内已经发泄了怨气的缘故。而且不少人通过抢劫,搞到了不少金银财宝,当然是身心舒畅,士气高昂。

    多尔衮看到如此场面,拍了拍阿济格的肩膀道:“好,军心可用。”

    阿济格顿了顿,小声问道:“皇上,后面我们怎么办,兴华军恐怕不会善罢甘休,在江南的归属定夺之前,我们肯定要和他们还有一战。”

    多尔衮道:“这个朕在京师的时候也和范先生交流过了,范先生给了朕两个选择,因为他被朕留在京师,看守后方,所以不能来前线参战,只能从大方向上给予一些指导。”

    阿济格看了看多尔衮,心中掂量了一下,别看多尔衮在江南极其信任洪承畴,但是实际上,多尔衮最信任的大臣还是范文程。虽然范文程是一个汉人,但是多尔衮对他的信任比洪承畴要多得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