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设计农具-《回到古代开书院》


    第(3/3)页

    灯火之下,唐小诗用自制的简易炭笔,正专心致志地勾勒绘画线条。

    桌上还放着三角板,圆规等等画图工具,这都是唐小诗自己动手做的,她至今还没有用惯楚朝的绘图工具,包括学了很久的毛笔。

    夜里的灯火暗淡,光亮不足,画一些细线条之时,很耗眼力,唐小诗已经画了两个多时辰,眼睛有些吃不消了。

    可她还差好几样图没画呢,时间不能再拖了,今夜就必须把耕作所用的器械构图给画出来,若是再拖,等流民们开发完旱地,耕种的时间就错过了。

    实际上,即便唐小诗穿越的,即便她是特工,那也不代表她是全能的,她大学学的是医学,不是工科,更不是机械设计。

    所以让她设计出一套耕作工具是很为难她的。

    但是她必须设计出来。因为她不能指望楚朝的农耕工具——锄头,甚至连像样的铁楸都没有,这个时代的机械化还处于最低级的层次。

    唐小诗不能指望着流民就单靠锄头能在短时间内把旱地翻耕,工程量太大了。旱地长年干旱,本就比其他耕地硬许多,一锄头一锄头地锄,那是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干完呀!

    其次是供水系统,她曾在葛柳渊面前打过赌,她能把西河的水引上去,这不是在开玩笑,而是她真真正正要让“水往高处流”。

    这换在二十一世纪,根本毫不费力,有电,有汽油,有抽水机……一切都会手到擒来;可是到了这里,没有能源,没有自动化的机械,唐小诗只能尽最大的可能利用自然的力量。

    等到天际蒙蒙亮的时候,唐小诗伸了伸懒腰,身前堆放着三摞图纸,这都是她的心血。

    一摞是耕作的农具,犁、轮机等等。

    一摞是抬水系统,要利用水能,把西河的水往上抬一抬。

    一摞是灌溉系统,引上去的水来之不易,一点一滴都要灌溉到实处。

    唐小诗相信,只要真能造出这三样东西,那块旱地一定能成为年年丰收的好耕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