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幸亏想得早-《大清变》
第(3/3)页
盛宣怀摇摇手道:“茶我就不喝了,海关上确是有急事等着我去处理。你既然没事,我只说上几句话就走,再说徐剑农他们三个还在楼下大厅等着要见你呢。”
盛宣怀所说的徐剑农,就是现驻扎军粮城的徐州镇总兵、提督记名简放的徐邦道。
“对了。”
盛宣怀笑着看着秦川:“鸣鸿,你今天这光棍可是耍得好,我这一路来,在轿子里听街上不少闲汉、混混们都对你赞不绝口,估计再没混混们敢在你面前犯浑,就是到你这东街来,想来他们都得把花鞋脱了。”
秦川正想着“谦虚”几句,盛宣怀却收起笑容,看着秦川语气凝重地说道。
“鸣鸿,周大人说,如果你伤势无碍,他就过几日再来,让我先给你传个话。”
听说周馥有话,秦川也收起笑:“盛大人请讲。”
“鸣鸿,周大人要我告诉你:成大器者需要忍忍,个人权威由来,或者是杀伐果决、或者是恩威并施,这许多事情都是靠着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所得,非是旦夕而至,一蹴可就。要你再不要学那些沽名钓誉的清流做派,如此取巧弄险可一绝不可二,当以此为戒,否则恐为终生憾事。”
周馥这话,分明是说,秦川是想以此收买军心。知道被人看破心思,秦川不免脸上微微一红。
见秦川有些窘,盛宣怀呵呵一笑转身告辞,走到门前又停住脚,回过头来似笑非笑地又说道。
“鸣鸿,昨日周大人看过《东方时报》所载,就是关于你将身后财产尽数捐献《震旦大学》董事会的消息,还和我说过一句话,说你小小年纪,做事如此决绝,非有大智慧不能为之,日后成就绝非常人可比。今日你能躲过这一劫,想来和这件事也有莫大关系。”
秦川之所以做出如此安排,就是想要打消觊觎他巨额财产的人的念头,这也是为了自保。盛宣怀说他躲过这一劫和这件事有关,倒是不由让秦川心里一动。如果没有做出如此安排,只要他一死,他所有的财产就都是无主之物,那还不是任人宰割瓜分。
不,也并不都是无主之物,至少李经方、盛宣怀、周馥、张士珩、吴调卿这些有股份的人就会捷足先登,攫取到最大利益。
秦川不由暗自庆幸,奶奶的,幸亏老子想的早些,否则还真说不准这次就没了“老”命呢。
“哦。”
盛宣怀又换上郑重语气对秦川说道:“你在报上登了,说是你也要在租界里办了个和上海那边一样的股票交易所,出了正月你就要把你名下所有的工厂都行股票,可以在那里交易买卖。你可记住了,买那些股票划算,可要先给我和周大人透个消息。”
“还有,知会你一声,我过几天就要去上海,为招商局和怡和、太古之间的轮船运输订立齐价合同;另外,被焚毁的上海织布局也要恢复,中堂已经奏请朝廷委我为督办。我走的时候会把准备购买股票的银子存到你的震旦银行,到时候你就替我买吧。”
看着潇潇洒洒走出卧室的盛宣怀背影,秦川疑惑地问张士珩。
“楚宝,盛杏荪说他不得李中堂待见,这可是真的?”
张士珩咧了咧嘴,苦笑着点点头。
得到证实,秦川更加吃惊:“又是为何?”
张士珩叹口气道:“也不知这盛杏荪了什么疯,这半年来几次向中堂进言,不但非要把已经致仕归家的刘铭传请出来,还要中堂委刘铭传统带关外各路北洋部属重任。说什么辽东必有大战,一旦开战,非刘铭传不足以维持云云。中堂和刘铭传颇有些过节,自是不会应允。不想这盛杏荪还不罢休,又几次越过中堂直接上书朝廷举荐刘铭传,如此一来自是令中堂不喜。。。。。。”
张士珩虽然还有些话没说出口,可刚刚说过的这些内容却让秦川不由大吃一惊。他还真没想到,这盛宣怀不但看出和日本人必有一战,竟然还敏锐地看出,一旦开战,关外北洋各部没有一个有足够名望统一指挥的人在,那些北洋部队就是各自为战的一盘散沙。
按照秦川的了解,中日海战,并非是北洋水师训练不足或者技战术的问题,那是确确实实是器不如人。可6上之战,虽然原因很多,但北洋各部不服统带,则是其中很明显的一个主因。(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