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成欢之失-《大清变》


    第(2/3)页

    得不到李鸿章的指示,叶志又不敢擅自更改李鸿章的作战计划,聂士成也知道叶志的难处,只好退而求其次,才提出这个建议。

    聂士成的这个建议,虽然说是放弃牙山,可也没敢走远,成欢和牙山只相距五十公里,即便北路大军如期逼近汉城,这里一样可以造成对汉城日军的夹击之势。而叶志移防公州,却可控制住清军向北的退路。应该说,聂士成的这个建议,还是抱着一旦形势不利,全军就可顺利北撤的心思。

    叶志当然明白聂士成的意思,正和他想到一处,哪能不同意。

    于是,聂士成和江自康率两军的四个多营,赶赴成欢准备迎击来犯日军。谁知聂士成走后,叶志又改变主义,留聂士成部记名总兵谭清远率仁字副一营留驻牙山,他自己带一营护送辎重赶赴公州,在半路上又在天安暂屯。

    对于叶志和聂士成撤离牙山,秦川是赞成的。

    以秦川看来,他们不足四千人的兵力,能在一无后方,二没有坚固工事的朝鲜南部坚守,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留在牙山甚至汉江以南,绝无生路。这也说明,李鸿章一直还是认为他的北洋精锐,在战斗力上不仅不输于日军,甚至还要强于日军。

    有这样的心思,这倒也怪不得李鸿章,不要说清军和日军在朝鲜的几次冲突中都占了上风,在这个时候,甚至是欧美列强,都一致认为清军6军战力绝不输于日军。

    只是,秦川对于叶志把本就不足的兵力又分做三处,却是大惑不解。仔细想想,秦川估计还是叶志不愿担上违背军令的罪名,在牙山留下一营,以示他并没有完全放弃牙山。

    秦川认为,当时情况下,叶志和聂士成就应该果断撤军北反,且战且走,绕路而归,这才是上策。虽然叶志和聂士成如此布置,也是一个以“走”字为核心的部署,可秦川觉得,这二人在战、走之间忧犹寡断,以至战不能全力一击,退又拖泥带水,十分失算。

    只不过,秦川心里想的这些,当着冯国璋的面,却不好说出口。秦川知道,聂士成非常看重冯国璋,而冯国璋也对聂士成十分感怀。

    冯国璋不知秦川心中所想,很有些不甘地继续向秦川解说着成欢战事。

    在日军开始对成欢起进攻前,聂士成指挥部队连日构筑工事,三天时间构筑围堡壁垒六座,其中在成欢以东的月峰山上构筑四座,在成欢以西牛歇里山上和汉城南来道路西面各构筑一座。

    江自康率一个营驻守牛歇里山,哨长尹得胜率炮队驻扎牛歇里山顶,营官许兆贵率一营防守月峰山。

    不久后,聂士成派出的侦查人员探明,日军要在第二天凌晨分两路对成欢展开攻击,于是聂士成准备设伏先击其一路。

    按照聂士成的部署,哨官徐照德率一哨伏于山侧,帮带冯义和率三百马队藏于安成河旁的树林中,帮带聂鹏程带四哨埋伏在安成渡西侧,营官魏家训带一营居中策应,于光炘、周宪章、李国华、辛得林等人率数十人埋伏在安成渡南岸佳龙里的民房里,以防日军抢占民房固守。

    按照冯国璋的介绍,安成渡是汉城南下成欢的必经之地,两岸沼泽稻田交错,林木茂盛,确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对于聂士成设伏,秦川认为非常正确。只不过,对于聂士成的伏兵配置,秦川却大感遗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