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节 软肋-《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2/3)页
行台,这个词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了。
古代地方的行政体系,自秦末废除封建之后,根基便立足与郡县之上。但是随着人口繁滋,国家的扩张,郡县制也遇到了问题。
因为郡实在是太多,中央政府几乎不可能对所有的郡直接管理,于是乎就必须设立在郡之上的行政单位。
于是就有十三州部刺史的问世,可是州部刺史掌握的权力过于集中,划分州部时按照地理格局划分,很容易形成割据。
所谓行台,便是行尚书台的简称,古人所说的“台省”便是尚书台和中书省的简称,这两个机构组成了中央政府的核心,所以被并称。
行台制度之始创在曹魏之际,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军事需要,曹魏在辽东、淮南、关中、荆楚等多个方向同各方势力对峙,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部门统合各方力量,所以有了最初的行台之设。
不过那个时候的行台更接近于流动的中央政府,是为司马氏完成代曹的功利之举。到了两晋之时,行台成为北方政权经常性设立的机构,也具备很强的军事色彩,往往以宗室强王出任。
一直到了前朝,行台也是极具军事色彩的一个行政机构,因为前朝之际州郡繁多,为了对抗某个方向上的敌人,仅仅依靠一个郡乃至一个州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加以统合整理。于是就有以行台统合各地军权的作法。
这也是日后行省制度的发端。
“我准备废除河东节度使和河中节度使,将两节度并为一起,在河东道设立河东道大行台。”
其实从大的地理概念上看,大虞的节度使们也很接近行省这个概念,在江南地区已经根据地理划分出了后世各个省的大体布局,但是在收到跋扈藩镇威胁的中原和北方,个各节度使因为均是需要呈现出一种破碎化的现象。
李旭有信心通过自己这一代人的时间解决藩镇问题,所以他也并不认为将河东和河中两个节度使连在一起会有什么危险性。
皇帝觉得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在战场上面对自己时取胜。
所以李旭才会着手布局整合朝廷现在的地方治理体系。
不过田弘正和元稹显然不能理解皇帝现在的规划,因为从他们的历史经验看来,所谓的行台往往都等同于后世所谓的“行在”。
也就是李旭不在国都之时随身所携带的那一套领导班子。
于是乎这二位便天真的以为皇帝在看了晋阳与太原的雄壮之后下定决心要解决回鹘人了。
这可大大出乎二人的预料之外。
毕竟说句心里话,虽然两人各自别有怀抱,但是他们都认为朝廷是不会在代北同回鹘人打上一场没头没脑的战争的。
这注定将会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光明胜所统领的回鹘部落注定会战败,但是朝廷也会把大量的资源空掷于此,那些资源本来应该是用来慑服关东那些桀骜藩镇的。
两个人沉浸在震惊之中,心思各样变化,此时马强则急匆匆的走上了城墙。
这位前神策军现忠义军的头目看了一眼皇帝身旁的一行人,从袖中掏出一个精美的镂金圆筒递到皇帝手中。
“陛下,回鹘遣使者带国书来了。”
“使者呢?”
“给咱们扣在朔州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