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分班的苦恼-《重生十五岁》
第(2/3)页
还好旁边的康俊乐及时递上凉白开,让张大奎能够用白开水冲淡马蹄酥的酥饼渣,免得再被噎到。
毕竟马蹄酥是由面粉揉合各种材料烘烤而成的酥饼,若是吃的急了,或者方法不得当,很容易就噎到喉咙,特别是小孩子。每一年新浦县都有发生一两起小孩子吃马蹄酥被噎到,然后送到医院急救的新闻。
“这么大的人了,还不会吃马蹄酥吗?”
见到张大奎没大碍后,宁知楚一边扯着柚子肉,一边调侃道。反正在上学期的时候,张大奎经常就是这样损他,今天好不容易看到张大奎出了糗,宁知楚当然不会放过。
张大奎恨恨地又大口吃了一口马蹄酥,从背包里拿出几包鸭脖子的包装袋,作势道,“那我倒是要看看,你是要怎么吃我们家定南县的特产,张鸭脖子。”
“诶,张鸭脖子?”宁知楚还没回话,康俊乐倒是先接上话头。
张鸭脖子别名又叫老张鸭脖子、绝味张鸭脖子等,真正的学名应该是叫张记鸭脖子。起初是定南县某家经营卤料的张姓老板,突发奇想想吃鸭脖子下酒,但是由于市面上并没有做好的鸭脖子可买,张老板只好自己菜市场买了几斤鸭脖子,回到店里自己配置了一番。
还没等张大老板吃上几块鸭脖子,就有顾客上门买卤料,于是张老板把做好的鸭脖子放到一边,招呼客人去了。有个顾客买好卤料后,眼尖发现张老板放在一旁的鸭脖子,就想买回去吃吃看。张老板起先不同意,不过那个客人也算是认死理的吃货,好说歹说跟张老板要了一斤。没成想隔天那位客人又上门指定要买鸭脖子。
张老板心说我这卖卤料的,怎么你要来找我买鸭脖子,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位客人昨天买了鸭脖子并对鸭脖子的口味赞不绝口。张老板再重新做了一份鸭脖子给了顾客后,咬了咬牙,开始尝试卖鸭脖子。谁知道,这鸭脖子一开卖,就大受欢迎。
经过几年的发展,定南县的鸭脖子就出了名,走在定南县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鸭脖子的店面。为了纪念那位误打误撞为定南县开发出一款特产的张老板,县政府在2000年的时候就把定南县所有卖鸭脖子都叫做张记鸭脖子。
不过,张记鸭脖子这么文绉绉的书面话,老百姓肯定是说不来,所以人民群众就发挥了集体智慧,把张记鸭脖子直接叫做张鸭脖子、老张鸭脖子
张大奎分别向宁知楚和康俊乐扔了一包鸭脖子,“有点辣,自己注意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