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甫被他盯的有些发冷,强笑道:“张常侍这是何意?可是甫所言有何不妥之处?” “原来如此。”张让笑道,“前几日夏育曾上书言鲜卑人屡屡为祸,欲以幽州之兵讨平之。今日田晏又有此意。两人是故人,此中若说没有勾连,王常侍可信?” 王甫笑着摇了摇头,“果然瞒不过张常侍,此事他们两人之间确有勾连。” “兵者凶器也,动之不祥,便是连我这个宦官也知此事。王常侍也是宫中老人了,难道还不明白这个道理?连这般事情都敢应下。”张让呵斥一声。 “若是寻常我自然不敢应下,只是今日非比往日,朝中形势如何,张常侍应当一清二楚。如此行事,只怕才是最合陛下心意。”王甫却是不曾被他唬住。 如今灵帝与士人之间关系极为微妙,士人想要压制灵帝,灵帝自也是想做出些事情来让士人闭嘴。 加上之前的幽州之胜,难免就让灵帝有了立功边陲的心思。 如今夏育的上书正和灵帝的心意。 张让笑道:“你们倒是都会揣摩陛下的心思。只是胜了固然好说,加官晋爵自然不在话下,陛下到时定然康慨的很。可若是败了呢?到时的罪责谁来担?于此时你我为他们出言,到时陛下要治你我罪责之时谁为你我出言?” “既然他们二人敢提出此事,多半是有些把握的。”王甫笑道,“而且即便是败了,那些士人要寻也是去寻边军的罪责,与你我这般内侍有何干系?”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张让便算是把事情应下了。 事情已经谈完,张让站起身来准备离去,王甫口中的北地特产,自然不会真是什么北地特产,多半是金银之物。 只是他走到一半时忽然转过身来,对王甫告戒一声,“还有一事,听闻王常侍义子沛相王吉在外行事颇为暴戾,王常侍还是要约束一二。能自沛传入宫中,可见民间怨恨之深,王常侍不可不察。” “此事我本不该多言,只是在外人眼中咱们宦官本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行事还是要小心些。而且我听闻那阳球也投入到你麾下了?” 张让所言的王甫义子王吉为沛相,任职数年,杀人盈万,一郡自危。 王甫笑道:“小孩子年少不懂事,难免会做些孩子气的事,不劳张常侍费心了。至于那个阳球如今听话的很,要他往东便不敢往西,便如我门下走狗一般,全无昔日的半点威风,如此将他留在手下,寻些乐子也是不差的。” 张让没有回头,只是笑道:“王常侍还是要小心一二,小心被家中恶犬反咬一口。” “恶犬虽凶,可也咬不得主人。”王甫有些不以为意,“凭他阳球还咬不到我。” 他如何会怕一个小小阳球。 张让不再言语,转身离去。 他与曹节虽然势同水火,可不得不承认一事,曹节到底是个厉害人物,他曹节争斗不休,却也从曹节身上学到了些道理的。 王甫如今嚣狂如此,定然走不久远,他以后还是要疏远此人才是。 …… 几日之后的朝堂上,灵帝招群臣议事。 所议之事正是夏育上书,想要出动幽州兵马出击鲜卑之事。 虽是此时议事,可灵帝早已将夏育的上书给群臣看过,要他们早早做好了准备。 “今日所议的便是要出征鲜卑之事,不知诸卿以为如何?”刘宏高坐在龙椅之上笑问道。 他目光自殿下的群臣脸上扫过,上朝之前他便知道今日定然是一场“恶斗”。 殿下沉静一片,最后还是蔡邕出列而奏,“陛下,臣以为不可。” 灵帝眯了眯眼,打量了一眼其他文臣面上的神情,笑道:“卿试言之。” 蔡邕侃侃而谈,连述数点。 其一是如今朝廷财力不足,即便是以世宗之神武,大破匈奴,连年征战,晚年尚有悔意。 其二如今鲜卑尽据匈奴昔年之土,兵精粮足,过于匈奴。 其三当年段颎良将,定灭东羌尚且用了十余年,而如今夏育竟是自言两年便可成。若是不成,牵连日久,难免动摇国本。 最后更是以昔年淮南王刘安谏伐越之言以结,‘如使越人蒙死以逆执事,厮舆之卒有一不备而归者,虽得越王之首,犹为大汉羞之。” 灵帝闻言却不曾恼怒,转头看向自打上朝以后就闭目养神的段熲,“段司隶以为两将如何?” 段熲笑道:“两将昔年与臣共事多时,皆可说是良将。至于征伐之事,如今臣已非将,故而非臣所敢多言。” 刘宏点了点头,“方才蔡郎中之言虽然颇为有理,可朕记得昔年世宗出兵匈奴之时,满朝也是无人附和。可最后还是长驱匈奴于千万里之外,朕常以为今人未必不如古人。朕之宿将,如何便不能有卫霍?” 群臣见他已然言语至此,自然不敢再开口辩驳。 第(2/3)页